·收藏拉丁美洲与印度艺术——升华投资的灵魂·

·收藏拉丁美洲与印度艺术——升华投资的灵魂·

·收藏拉丁美洲与印度艺术——升华投资的灵魂·

时间:2007-03-24 09:19:00 来源:《当代艺术新闻》

收藏 >·收藏拉丁美洲与印度艺术——升华投资的灵魂·

近来,不论是文学诗句、音乐飨宴还是视觉美术,整个拉丁美洲的民族活力在世界各国像是嘉年华般旋舞绽放。从《百年孤寂》的魔幻写实出走、再读巴西作家保罗?柯尔贺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随选聆听古巴《乐士浮生录》的呢喃吟唱,再观想拉丁美洲色彩奔放的艺术作品,彷佛为灵魂带来一种饱满。2006年台北双年展即刻地活化这股能量与潮流。10月与11月,国际间举办之精采的艺术展览,以及苏富比、佳士得的专家相继以量化的数据,都在在诉说了印度与拉丁美洲如天方夜谭的市场传奇。   ARTnews (October, 2006)   拉丁美洲艺术起飞   拉丁美洲艺术的市场近几年有显着的成长,尤其是费尔南多.波特罗(Fernando Botero)、芙烈达.卡萝(Frida Kahlo)与罗伯特.马塔(Roberto Matta)的价格都挟带极强的涨势。今年五月,女性艺术家卡萝于1943年作的一张肖像画在纽约苏富比拍到560万美元,从未有人为了一件拉美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会上付出那么高的价钱。1982年,纽约业者Mary Anne Martin将同一幅卡萝的画卖掉时,仅值6万美元。另外一项在苏富比缔造的成交纪录,是1974年,哥斯达黎加出生、墨西哥裔的佛兰切斯卡.祖尼卡(Francisco Zuniga)的雕塑,以370万美元成交。 拉美拍卖会的总成交金额也大幅看涨。今年五月苏富比与佳士得的成交总额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苏富比今年总成交额2,300万美元、去年成交额1,270万美元。佳士得今年成交额1,630万美元、去年是830万美元。与2002年的拍卖纪录相比,当时苏富比总成交额仅880万美元,佳士得480万美元。   而且,传统的收藏群扩大到美洲以外的区域。佳士得拉丁美洲艺术部门主管Virgilio Garza表示:「拍卖当天,欧洲人在现场坐着,亚洲人则守在电话上。」拍卖公司的专家说,美国一直是拉美艺术的最大买家是因为那里有很多拉丁的后代或移民。Martin于1977年成立了苏富比拉丁美洲部门,他说近四成的买家是住在迈阿密的拉丁人。另外,有15%的客户她估计是住在拉丁美洲的智利、墨西哥与巴拿马。迈阿密的业者Virginia Miller和Dorothy Long皆表示,有60%左右的客户是拉丁美洲人或是住在美国的拉丁人后裔。芝加哥业者Aldo Castillo表示,只有10%的客户是拉丁人,其它则是博物馆、画商、艺术顾问与收藏家等一般大众。「美国的新兴收藏势力,是征集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巴拿马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纽约的拉丁画廊业者Lisa Pursell指出:「年轻买家希望在它们的价格还没有成为下一波中国艺术前,就先赶上热潮。」   博物馆典藏与研究对拉丁美洲艺术的需求量提高,功不可没。1998年,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为了拉美艺术,开辟了Nelson Rockefeller Center、洛杉矶州立美术馆拥有全美数一数二的拉丁艺术典藏。休斯敦美术馆的美国艺术国际中心主管Mari Carmen Ramirez表示:「我在这个领域待了20年,回想当初,拉丁美洲艺术展很难在美术馆里推行,要筹措资金也很困难。近年来的情形跟以往截然不同,在美术馆、艺术节和国际双年展中展览的拉美艺术家比比皆是。」或许,与威尼斯双年展、文献展并列世界三大艺术展的圣保罗双年展,成就了拉丁美洲的艺术,有别于北美洲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凝聚了中南美洲的艺术家,造就一股国际势力。   Art Review (November, 2006)   〈当代艺术影响力百大名人录〉   有谁与拉丁美洲息息相关]   名列37的Eugenio Lopez。他是拉美艺术作品的大收藏家。目前,他的生活,落在洛杉矶与墨西哥两个城市。由于他继承了墨西哥饮料公司Jumex(全球第一个使用利乐透明无菌包装的饮料商)的庞大资产,因此他得以悠游于洛杉矶当代艺术馆或是纽约的当代艺术新美术馆的董事会。Jumex的总部─La Colección Jumex─资助过的国际性展览与艺术机构不胜枚举,它也被誉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拉丁艺术收藏中心。他在洛杉矶艺术圈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包括主持墨西哥艺术家、今年也受邀参与台北双年展的Damiàn Ortega在MoCA/REDCAT的展览晚宴,以及美国摄影家John Baldessari最近一次的生日派对。Eugenio Lopez今年第一次入榜。新人就能冲上前五十名,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第27届圣保罗双年展开幕   说到南半球巴西的现在进行式,「圣保罗双年展」绝对是值得一看的重头戏。刚布完圣保罗双年展的Regina Silveira马不停蹄地飞来台北为双年展的外墙赶工,行程相当紧凑。本届双年展主题是【如何生活在一起Como viver junto】,共有118位来自全球五大洲的艺术家收邀参展。总策展人Lisette Lagnado领导的团队有Adriano Pedrosa、Cristina Freire°BJosé Roca和MRosa Martínez°外加客座策展人Jochen Volz。展期为10月7日至12月17日。   圣保罗双年展具备引进国际现当代艺术家以及推荐巴西当代艺术家的双重功能,它促进了圣保罗与巴西的经济发展。历届圣保罗双年展介绍的国际知名现当代艺术家。亚洲艺术家白南准与蔡国强都曾受邀参展。自1951年10月20日,首届巴西双年展开幕时就展出了23国、729名艺术家的作品,可见其规模在五十年前就酝酿庞大与国际的面貌。   本届圣保罗双年展的策展模式在艺术家的筛选上作了调整。艺术家不再局限于出生地的定位、超越国家代表的限制,以地域性概念为起点,扩展到全球性。今年来自亚洲地区的艺术家,包括中国艺术家陆春生、目前工作和生活在上海,还有泰国当红的装置艺术家Rirkrit Tiravanija。出生于阿根廷的他,自小在泰国与加拿大长大,在他的行动与装置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打破观众被动接受式的欣赏方式,因此有极强的互动性。另外,韩国艺术团体〈Young-Hae Chang重工业〉也受邀展出。   主办单位「圣保罗双年展基金会」(Fundação Bienal)也特别邀请十名国外艺术家,在巴西三座城市驻村,然后让他们从各自的生活里,自由地用不同形式和媒材去配合双年展主题创作。双年展期间,除了在馆内举行的主题展,圣保罗市内也有多项外围展览同时进行,或许这个延伸性以及与市民的互动性是未来台北双年展的借镜。   ARTnews (November, 2006)   印度艺术价格日益看涨   当代印度艺术是最近新兴的艺术市场。专家表示,这全都要归功于印度的好景气。往国外移民的印度人的富裕程度为印度艺术拍卖会、博物馆、画廊与艺术博览会带来莫大的商机。根据伦敦宝龙拍卖公司印度与巴基斯坦油画顾问Mehreen Rizvikhursheed指出,一年举行两次的印度拍卖,不是国际的市场让价格走高,「而是印度人,绝对是,他们的购买力强,不论是居住在印度本土的印地人还是海外移民。景气好了,人们自动开始逛艺术品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是艺术为一种投资,苏富比印度与东南亚部门主管Zara Porter亦证明了这个观点。拍卖公司作了五年来的购买脉络评估后惊人地发现,有六成的印度艺术作品是由住在印度的印度人买回。海外印度人的买气占三成,只有一成是西方买家的贡献。   这几年,苏富比、佳士得与宝龙,着实地为印度艺术的拍卖创下连续性的拍价新高。2002年9月,佳士得拍出一件Tyeb Mehta的布上压克力作品,成交价为317,500美元,在当时已经是个纪录。谁知三年后,Mehta的作品Mahisasura以迅猛的速度,以158万美金的价格拍出。   除了Mehta以外,作品抢手的艺术家还有隶属于孟买「进步艺术会」的Sadanand Bakre、Maqbool Fida Husain、Ram Kumar和Francis Newton Souza。这个组织于1947年成立,旨在发扬属于祖国现代性的风格。光是Maqbool Fida Husain的〈最后晚餐〉就在去年以200万美金在一场在线拍卖成交。Francis Newton Souza的〈阿姆斯特丹风景〉去年五月在苏富比伦敦以117万美元成交。今年9月佳士得印度现当代艺术拍卖中,Souza的作品〈男人与女人〉被一名印度投顾经理以136万美元买下。   更贴近当代的艺术团体─Atul Dodiya、Anita Dube、Nalini Malani、Natarja Sharma和Raqs Media Collective(它们的作品去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大放异彩)也备受瞩目。佳士得印度现代暨当代艺术部主管Yamini Mehta表示,和收藏现代艺术的买家比较起来,购买当代印度艺术作品的主力买家多半是外国人士。   【激进策略Manobras Radicais】─巴西圣保罗大型女性艺术展   当2006年年底亚洲掀起一股拉丁美洲艺术风潮时,我们不容错过的是当地的哪一场好展览?来自巴西的Regina Silveira推荐,自8月8日至10月15日,巴西圣保罗的Banco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Banco do Brasil)举行了一场名为【激进策略:巴西女性艺术家Radical Maneuvers: Brazilian Women Artists(1886-2005)】。本展是由艺评家Paulo Herkenhoff和Heloisa Buarque de Hollanda两位女性主义者策划,约有60位女性艺术家参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巴西的文化语境抵抗艺术领域中异质性的讨论,意即它并非是民主的艺术体制。因此两位策展人以微观的角度,深究女性艺术家面对的消音、压制与排外性。   Art Review (2006 October)   关于墨西哥出生的华裔摄影师梁思聪   当墨西哥出生的华裔摄影家梁思聪(Sze Tsung Leong)在1994年第一次到北京时,见到的是一个有千年历史古色古香的老城市。然而2001年他再去北京,让他念念不忘的四合院都拆光了,新的北京与他的记忆完全不同。所以等到2002年他三度造访时,他就有准备了,这次他带了大型相机,从宏观的角度拍下转变中的大陆城市。这些作品,正首次在曼哈顿Yossi Milo艺廊展出。 梁思聪的家族离开中国,已经有好几代,他本人是在墨西哥市出生,现在住在纽约。对于中国,他虽然有着理性的了解与向往,但是并没有强烈的感情牵挂。因此当他在94年第一次到北京时,他对这样一个古老的城市只是感到好奇。 2001年所见到的,却把他吓了一跳。「这个城市变得太快太厉害了。」他几乎无法再找到他前一次来时,所著迷的那些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 身为摄影家,梁思聪觉得他义不容辞应该记录下这样快速的改变。所以他在2002年在北京找到一份教英文的工作,「但实际上是要方便我留下来寻找拍摄题材。」 从2002年到2004年,他走了许多中国的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也去了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山西平遥,为这些城市留下摄影的纪录。 梁思聪使用的是大型相机。这种大幅的摄影作品,在近几年来极为流行,德国摄影家Thomas Struth就是其中翘楚。不过梁思聪的相片并不只是赶流行,他采取的鸟瞰宏观的视野,需要有大的尺幅,才能显示气势。 在考古学上常常有以泥土层来区别年龄的方法,梁思聪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城市的考古志,他选择的镜头,往往同时呈现了一个城市(或地区)过去、现在、及未来的面貌。   墨西哥金融家以一亿四千万美元买下波洛克名画   据《纽约时报》2006年11月6日的报导,娱乐界大亨David Geffen将美国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No.5, 1948》以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天价卖出,这幅四英尺宽、八英尺高的作品成为有史以来售出最昂贵的绘画。据称,这名买家是墨西哥金融家David Martinez。比起今年六月化妆品大王Ronald S. Lauder(是著名化妆品集团雅诗兰黛创建人的两个儿子之一)以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买下克林姆金碧辉煌的《Adele Bloch-Bauer I》,Martinez足足超越了五百万美元,可见这位墨西哥金融家的财力。值得一提的是,David Geffen是美国艺术作品的收藏大家,举凡波洛克、Mark Rothko和Willlem de Kooning都是他历年珍藏的对象。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