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后现代思潮发源于西方,但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行世界,其影响已经波及我国。本文从阐述后现代主义概念入手,对我国大众传媒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投射和渗透下出现的种种现象加以梳理和分析,对当今大众传媒在文化工业生产中消蚀意义、热衷于制造“追星”群体和消费“热点”等冷峻审视,并对如何走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阴影,重建精神生态的平衡系统做了力所能及的思考。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众传播
前段时间,由网络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了一场官司。短剧的作者胡戈也成了广大受众关注的焦点人物。众媒体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这个不到二十分钟的短剧是否侵犯陈凯歌的电影《无极》的权利方面。而笔者则从哲学角度看到了该剧中折射出的另一些东西。此剧看似一部搞笑作品,充满了荒诞与幽默,但是透过其表面,可以感到它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有着强烈的社会现实批判性,只不过它的批判不是严肃、刻板的,而是搞笑、娱乐的。胡戈作品把陈凯歌的作品彻底“解构”了,完全达到了借尸还魂的目的,也完全达到了陈凯歌所未能达到的深度。可惜,浸淫于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中的陈凯歌们,以西方来看中国,以现代来观传统,在无根无源的状态下随波逐流西方文化却以为紧跟了世界潮流,恍然以主流自居。当“草根”、“非主流”的胡戈们对陈凯歌们以自己的手法进行解构时,已经“过时”的陈凯歌们是不能理解和接受了。无独有偶,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近日刚被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提名为全球奖的最佳外语片,网络上一下冒出好几个“恶搞”短片,其作者“V哥”狂涮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其间也不乏相当过分的言辞。与陈导不同的是,张艺谋不怒反笑:“开心就好”。其实,如果要追溯历史,周星驰十多年前就凭“大话西游”开了中国人“恶搞”的先河,如果算上已故作家王小波对“有趣”的不同凡响的强调,我们就能领会到周、王、胡所具有的标识化的符号意义。在这里,笔者结合无孔不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谈谈其对我国当前大众传播的渗透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