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8非洲文化聚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邀艺术联展的五个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展出后受到观众的喜爱。其中“西非往事——塞内加尔非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展”以其神秘的色彩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如若谈到非洲艺术对世界现代艺术产生的重大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毕加索。非洲艺术对毕加索创立现代派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毕加索在扩大非洲艺术在全世界的影响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传统的审美法则侧重于理想地模仿现实。和谐、匀称、庄重和静穆是它的最高典范,作品必须严格遵循透视学和人体解剖比例。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在历史舞台上已经站稳脚跟,它要求艺术家创作唯美的作品,为其社会制度服务。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卖淫和暴力等社会丑恶现象强烈冲击着感觉敏锐的艺术家的价值观,他们再不能满足于作品表面的华丽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对传统的审美价值产生怀疑,试图找到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彷徨。恰巧,这时以毕加索为代表的欧洲艺术家发现了非洲的传统雕刻。
1907年5月,毕加索在巴黎人类博物馆参观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他立即受到强烈震撼,预感到某种事情正降临到他的头上。当时他正在创作被誉为“20世纪艺术试金石”的油画作品《亚威农的少女们》。在其完成的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画面左边的一个人物和右边两个人物面部形象与非洲面具极为相似。这是一幅划时代的作品,自此,毕加索开创了“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之先河。
此后,毕加索、布拉克、德兰、马蒂斯等一大批欧洲艺术家相继创作出许多传世的现代艺术杰作。
正是因为非洲传统艺术对世界现代艺术的重要影响,才使得非洲艺术被世界人民认识和喜爱,直至今天仍然对全人类艺术的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去欣赏和理解这些神秘的艺术品呢?
首先,非洲人的传统审美法则与西方的审美法则是不同的,非洲艺术品的社会功能是第一位的,审美功能却是第二位的。它不像西方传统造型艺术那样,力求向观者表现或说明什么。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非洲的无数艺人和工匠制作了大量精美的物品,但这些物品首先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主要是宗教的用途),其次才是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当然,一件雕刻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增强了它的实用功能。例如面具和雕像主要用于社团和宗教活动,非洲人在它们身上注入的是集体的精神、观念和感情。它们在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思想领域发生作用,而并不局限于肉眼所及的外观上的艺术性。一件非洲传统雕刻的审美功能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如美国学者切内所说:“在欣赏非洲雕刻之前,我们当然应对黑人的宗教冲动、社会习俗、禁忌、感情范围以及两性关系的礼法有所了解”。
在非洲人看来,雕刻的面具或偶像是死去的祖先或神灵的化身,是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或与上苍、太阳和月亮,以及大自然的精灵对话的载体,也是人们为祈求平安、丰收和多子多福等愿望顶礼膜拜的对象。同时它们也是人生各阶段仪式必备的物品。
非洲传统雕刻之所以受到现代艺术家的钟爱,还在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粗犷夸张、线条简洁。雕刻作品的大结构多为几何形体,人体比例不循常规,头部通常很大,躯干较长,而下肢很短,强调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如女性乳房、臀部,男性性器官(这与生殖崇拜有关)。一对圆睁着的大眼睛可以占去脸部的一半,隆起的乳房可以比上身还长,正在吼叫的嘴巴张得让人看不见鼻子和眼睛,头部可能会占整个雕像的2/3。在这里,物体的外在形式被忽略,追求的是物体本质的特性,或者说是物体在人的观念中应该具有的形态。
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有800多个部族,雕刻风格多种多样。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的塞内加尔非洲艺术博物馆的60件藏品,让我们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西非原汁原味的艺术珍品,实在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震撼毕加索的非洲艺术
震撼毕加索的非洲艺术
震撼毕加索的非洲艺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