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秋拍书画综述

匡时秋拍书画综述

匡时秋拍书画综述

时间:2008-11-05 11:12:45 来源:

拍卖 >匡时秋拍书画综述

匡时秋拍书画综述(梗概)
一,面对目前形势,调整数量
二,分三个专场,古代、近现代、历代画家书法
三,古代综述
1,  八大
2,  沈周等人《蒲墩唱和诗画卷》
3,  谢稚柳旧藏金农、项元汴、王石谷
4,  穰梨馆旧藏恽南田山水花卉书法册,计有花卉   开、山水  开  书法四开,弘旿每开对题,弘旿全部印章收录于上博编辑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
5,  吴伟《松下高士》难得一见,日本名家所藏王铎《》卷出版展览多次,是一件王铎的传世名作。
四,近现代综述
1,  李可染井冈山
2,  徐悲鸿春江水暖、立马、苍鹰
3,  齐白石巨幅山水、为内藤虎作山水成扇
4,  弘一的一批书法
五,历代画家书法
1,  徐渭手卷
2,  谢稚柳藏赵孟頫、陈洪绶
3,  石溪、石涛、金农、郑板桥
4,  近现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徐悲鸿等书法
 
雪后梅花更芬芳
秋拍压阵须匡时
翰墨匡时
——北京匡时拍卖秋拍综述
 
迄今为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飓风已经对全球金融市场及其相关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内的艺术市场特别是当代艺术市场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不过,从每年秋拍的桥头堡香港苏富比的拍卖成交情况看,尽管这次金融飓风吹乱了中国传统艺术品市场的枝叶,但并没有对其主干和根基构成重大冲击。
有见于此,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果断调整了秋拍战略,主推中国传统艺术拍卖,同时大幅削减一般拍品、限制顶级拍品。同时,12月7日开槌的匡时秋拍也是国内秋拍的压轴之作。携此优势,匡时将打出一套极为精彩的组合拳,为藏家奉上一场高质量的拍卖会。
 
古代书画专场:件件珠玑惹人醉
古代书画专场由八大山人、沈周、吴伟、王翚等人领衔,当得上件件珠玑,令人不禁沉醉其中。
八大山人从来都是拍卖场上的巨星,其作品中充斥的“极简主义”等艺术美学形式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得到世界艺坛的响应和尊重,许多全球美术史论著作甚至为八大山人辟有专门的章节,而研究八大山人艺术的西方专家也在在多是,如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等。
朱耷 柏鹿图  纸本立轴  209×75cm
 
八大山人本幅《柏鹿图》大致作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左右,是他晚年以柏(或松、椿)、鹿为题材的代表作品之一,与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椿鹿图》几可视为姊妹作。其中构图、布局、画法都一如既往地被注入八大山人独特的寓意。比如画中怪石和鹿的躯体的关系的安排,事实上是八大山人关于自己极其恶劣的生存处境的隐喻;而画中上承天的柏树本应是直接接地的,只是因为自己处在高压之下,不得不用了奇怪的曲笔。作为八大山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柏鹿图》受到后世人的极力推崇,仅在最近三十年内,它已经被各类权威出版物收录达十余次,如文物出版社《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古代名家作品丛书·八大山人》及《八大山人书画编年图目》、荣宝斋出版社《八大山人画集》等。
明四家是明代中期不可回避的艺术重镇,其中尤以沈周(1427-1509年)为最,其《蒲墩倡和诗画卷》是近年市场上可见的沈周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件鸿篇巨制,真实记录了明成化、弘治年间发生在苏州周围的一次长达十余年的文人士子唱和,再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和交游状况,其中甚至收了许多个人诗文集中未收的作品,不啻为“画史”之作。这次唱和的起因是一对蒲墩,而前后的参与者竟达二十余人,其中不乏当时官居一二品的巨宦名卿,如吴宽、吴一鹏、王鳌等人,也有享誉朝野的野逸闲人,如沈周、魏昌,以及文征明父文林等一批当时才俊。
卷中沈周的画作尽管仅出于想象营设,也非大幅巨制,但笔墨老健从容,极具大方家数,呈现的正是沈周成熟期的典型“粗沈”风格。其他人的诗文作品,则字字珠玑、琳琅满目,与沈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抚卷披览,令人顿觉春风拂面,不禁想念感慨于数百年前江左人文之盛。诗画卷先后经明末清初大收藏家朱之赤“卧庵”、清末民初大藏家褚德彝“角荼轩”递藏,方家极可宝也。
原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谢稚柳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大家、鉴定大家,同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收藏家,其收藏极富,涵盖自唐宋迄明清近现代书画作品。继匡时今年春拍的“截玉轩”藏作品拍卖取得空前成功之后,谢老家属又为匡时本季秋拍提供了谢老鉴藏的一批书画珍品,包括明季大收藏家项元汴、清初六家之一的王翚以及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诸人作品。项元汴《慧鉴图》是为其同乡人和方外之交慧鉴和尚而作的,画面充满禅机,构图、布局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项元汴《善才顶礼》轴极为类似,而沟壑纵横更为复杂多巧,洵为项氏杰作。而王翚的《仿北苑山水》和金农的《墨竹图》也是不可多的的精品。
与王翚同列“清初六家”的恽寿平主要以没骨花鸟画驰名,但其山水画亦不遑多让,穰梨馆鉴藏的恽寿平《仿古山水花卉书法册》可资证明。是册凡14开,其中山水7开、花卉3开、书法4开,山水仿董北苑、曹云西、米元章等人,虽名为仿,实则独发机杼,以己意出之;花卉则直承徐崇嗣,以没骨法写出,设色清妍,别有意趣。此十开每开均有弘旿对题,以为点睛。弘旿是满清宗室,与乾隆同辈,号恕斋,别号瑶华道人,能诗、工书、擅画,当时号称“三绝”。他是此道方家,故册中所题,每中肯綮;且册中所钤弘旿诸印,都被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可证其真。
明中期以至明末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士子们开始追求“性灵”等个性的东西,如徐渭、李贽等人都是,由此造成当时思想的大地震。而吴伟算是开他们先声的,他的极为少见的《松下高士》便突出地反映了自己在出仕和归隐之间极为矛盾的心曲。一方面,传统士人的操持使得吴伟不得不以出仕为依归,而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又迫使他逃离;另一方面,作为职业画家,吴伟看不起豪富巨商,却又不得不求售于他们,这就造成他作品中粗枝大叶的画法和宁静清恬的意境之间的极大反差。
本专场的书法作品首推曾为日本名家所藏、历经日本二玄社等多个出版社出版过的王铎草书卷《草书五律五首》。王氏书法在日本备受推崇,日人甚至有“后王(铎)胜先王(羲之)”之说。此卷作于明亡两周年之际,王铎在江南漂泊,极为潦倒,连妻子病故也无钱营葬,当时又值南明绍武政权覆灭,有感于家国之亡、寸身之失,遂作此卷,录其旧作,略抒心中悲痛。
此外,该专场还有明汪中的《得趣在人册》、项元汴子项德新的《秋江渔艇》等,都是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的名家名作。
 
近现代书画专场:每借兴托抒胸次
近现代书画专场最引人入胜的当数李可染文革末期所作《井冈山主峰图》。当时,李可染受“黑画”事件困扰,因应一些军队老干部倡议,创作十余幅井冈山题材作品,以红色革命基地配合红军、红旗。1977年5月梅雨季节,李可染受毛主席纪念堂邀赴井冈山写生,随后创作《革命摇篮井冈山》。写生途中,别具风貌的山水受江南独有的梅雨影响而呈现出的水汽迷蒙、云烟缭绕、松秀叠翠的山貌,极大触动了李可染,并在日后成为他创作的主方向。《井冈山主峰图》即创作于当时,不仅十分完到地体现了李可染一直坚持的创作技法,如所谓“积墨”等法,更极为生动地再现了雨季里别具风姿的井冈山,而且也算是日后山水创作中格外注重墨色层次变化以表现对象亦幻亦真的努力探索的先声,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史料价值和市场价值。
以笔下骏马蜚声中外的徐悲鸿这次还带来了题材极为少见的鸭和苍鹰。与史上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徐悲鸿也把自己对家国命运、前途的思考和对时局、现实的看法倾泻于笔墨中,《春江水暖》即寓意极深。到1943年春,在欧洲及太平洋战场上,“二战”形势已经明显向着盟军有利的方向发展,而国内的抗日战争还不见起色,犹如重庆的雾气弥漫。当时徐悲鸿在重庆力组中国美术学院,对国际国内抗战形势多有关切。以其一贯的敏感,透过诸种事端对抗战前景有一己之见,也是极为自然的,因援引苏轼诗意,写成此画,似颇有以能先知水暖的鸭自况的意味。画作同时亦完美体现出徐悲鸿融通中西的绘画功力,如对鸭子的处理,不仅运用了西式的“远小近大”焦点透视法,其设色、构图却又出以纯粹的中国传统趣味。
徐悲鸿 春江水暖 纸本镜心90.5x45.5cm
 
徐悲鸿另幅《雄鹰》创作于1939年10月,与《放下你的鞭子》同时。其时徐旅居新加坡,举办个展,并将卖画收入全部捐献祖国灾民。《雄鹰》表现的主题当与《放下你的鞭子》并无二致,只是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前者显有自比雄鹰、奋勇抗敌之意,后者则以现实场景控诉现实社会,因此前者用国画而后者用油画,前者逸笔草草而后者务尽其真。这一努力在1944年所作《马》中亦有延续。画中骏马奋蹄昂扬待发,颈鬃和尾鬃尤为点睛之笔。
“无石不成拍”是国内拍卖界的共识。匡时本次秋拍推出的齐白石巨幅山水及题赠日人内藤虎的扇面山水《小姑山》是近年市场上少见的杰作。《山水》构图极为疏阔、简练、干净而空灵,仅得壁立两山、数木及掩映在树影里的几间瓦房。两山危岩矗立,似无着落,暗喻漂泊在外、故园千里。树的枝叶皆蜷曲如拳,不仅意味着怀乡的拳拳之心,同时也是怀乡的蜷蜷之心。整幅画面极为静谧,画中所有似都笼罩于月半时满月清冷的月辉下,万籁俱寂中又似乎能听到故乡秋虫微弱的嘶鸣。而隐约于树下空旷的平地上的房子,门窗紧闭,显然是内心欲归不得、欲诉无人的苦闷无法排解的象征。尽管其风格、笔法等与《山水精品册》(以1661万元成交)中一开极为相似,但其构思更胜一筹(如将月亮挪至画外),画面更为宁静,而思乡色彩也更为浓郁。
《小姑山》也是表达浓烈思乡之情的佳构之一。小姑山是安徽境内长江江流中一座小山,高不过百米,围仅里许,形如发髻,半山有庙宇,被誉为“江上第一景”。1926年3月,应日人内藤虎邀,齐白石写此以赠,并题“昔年难舍出乡关,海水波狂湘水间。垂老题诗在燕市,笑人不怪小姑山”诗。内藤虎(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别号湖南鸥侣、雕虫生等,是日本中国学、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其研究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及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其影响在日本学界至今不衰。也许是受到内藤虎“湖南”之号的刺激,客居京城的齐白石乡情磅礴,几不可遏,“情飞化作满纸色”,遂成此扇。其中小姑山南北面以淡赭黄和浓翠绿着色,别有深意在。
此外,弘一法师的一批书法作品也值得特别关注。
 
历代画家书法专场:别有翰墨自生香
书画本一,不过历代书名被画名所累所掩的不胜枚举。匡时开设历代画家书法专场的初衷,即在还原他们的书名,以使今天的人们对他们建立完整、全面的认识,并帮助藏家们建立完整的收藏体系。
专场首推的作品是徐渭的《行草自书试卷》。徐渭(1521-1593年),别号青藤、天池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由他和白阳山人陈淳开创的大写意画法是我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不过,与李贽、吴伟等人一样,徐渭也因为狂狷而几不见容于时流,只好将满腔愤懑发泄于笔端,其书画作品故多狂悖之气,此卷由刘九庵题写引首的行草卷即是就中杰作。其中诗篇,更多有振聋发聩之言,如卷末一首《鸡鸣山中》:“代国夫人死可怜,寒边议不化啼鹃。路人不识摩笄事,只说唐初驻跸年。”历史上代国夫人有二,一是春秋时代国夫人。《战国策》中记其事说:“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遂摩笄自刺而死。”摩笄,即用发簪刺太阳穴。另一位即人们熟知的唐玄宗时杨贵妃的姊妹代国夫人。徐渭借一般人只知后者不知前者影射自己不为流俗所容。语极平实,而旨意极深,辅以其特出的书法,隐然可见徐渭满腔愤懑。
谢稚柳珍藏赵孟頫《尚友斋铭》、陈洪绶《行书七言联》可称本专场双璧。与沈周《蒲墩倡和诗画卷》一样,赵孟頫的《尚友斋铭》也记录了一段士大夫间的交游。《尚友斋铭》文本是当时文章大家牟应龙为邓庆长书斋撰写的铭记,备述其名深意,即在所谓“劝之进德”,赵孟頫为之悉心书写。牟应龙(1247-1324年),字伯成,人称隆山先生,以文章大家闻名于东南一带。邓庆长则与当时侍讲学士、中书省参知政事袁桷(1267-1327年)等交善,袁桷曾有诗寄邓庆长等人,并与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倪瓒等人有金石之交(见明张泰阶《宝绘录》卷十三《袁清容集四大家》)。因此,推知赵孟頫与邓庆长等人或亦有交,故延祐七年(1320年)10月21日应邀为邓庆长抄录牟应龙所作铭文,即成此帖。全帖以行书写成,又篆“尚友斋”三字,可见用心。陈洪绶是典型的书名掩于画名的大家之一,而谢老所藏此七言联,正可为其正名。
金农 墨竹图纸本立轴 127x41cm
 
“清初四僧”和“扬州八怪”都以画名当世。匡时此次推出的石溪、石涛二僧和金农、郑燮二怪的书法作品足令世人顿改旧观。石涛《行书七言诗》轴录其诗一首,云:“当年任侠五湖游,老大归来卧一丘。江上数峰堪供眼,床头斗酒蘸诗喉。吞声听说国朝事,忍死愚忠旦夕休。无发无冠双鬓白,对君长夜话真州。”据诗意寻绎,可知石涛大涤草堂已经营就,但因两次面圣见驾后均未见售,而双鬓已白,不由心灰意冷,于是对新朝颇生怨怼,同时又勾起前朝心事,数种感情交织纠缠,终于援笔写就此轴,作“吞声”之哭。其笔多有牵连,而字多凄恻,令人不禁为之唏嘘。行书轴后为海上名家姚虞琴(1861-1961年)所藏。姚素喜收藏,又精鉴别,当时即与吴(湖帆)、黄(保銊)、张(大壮)并称“四大鉴定家”,又与陈夔龙、吴昌硕等情谊甚深,常会聚“海上题襟馆”谈艺论画。
齐白石 山水纸本立轴 135x61cm
 
专场中还有一批近现代绘画大家齐白石、张大千等人书法作品足可入方家眼,其中张大千与其四哥张楫(文修)的信札尤见真情。札中同时署四月十五号、三月廿五日,可知为1966年,当时大千已经侨居巴西“八德园”十四周年,尽管平日多有往来于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但四川家乡却无由得访,亲戚故旧消息全由通信所得,故信中所书,不过家长里短、生老病死,而其深情则充溢字里行间。较之大千其他书迹,本札所书更自然真率,毫无作态,极为稀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