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九时三十六分过后的五六分钟内,中国长江流域各地市数亿人将竟睹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 8月1日,新疆博乐市,日全食天象。当天18时左右,新疆东北部、甘肃北部、内蒙西南、宁夏南部、陕西中部等地可见日全食,这是21世纪中国境内首次出现日全食。这种天文现象曾几何时还是人见人怕。记者昨天采访天文界多位专家获知,中国可能在2700多年前就有了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也较早推测出日食基本原理,但真正理解这种纯自然的罕见天象还是最近100多年的事。
据不完全统计,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我国日食观测记录达1000多次。但由于古人科学认知力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总被误认为不祥之兆。“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充其阳也”,从这段记载可知,当时古人敲门击鼓祈求太阳快快复圆。上海交大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说,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不过,最晚至汉代,一些古代学者已基本推测出日食成因。西汉刘向、东汉王充等人均有记述说,“日蚀者,月往蔽之”、“日食者,月掩之也”,张衡还进而推断了月食规律。江晓原表示,中国较早开始利用日、月食的发生时刻,来检验天文历算的准确性,这种数值模型有时仅误差半小时到1小时。
但古代科学并不能改变当时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宇宙观,国外也是如此。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预测出一次日全食,但为了制止小亚细亚地区已历时5年的部族战争,他编造了善意的谎言:上帝对这场战争极为恼怒,将用日食发出警告。结果太阳果真被月球遮去,交战双方极度恐慌,立即休战,重归于好。
至400年前,伽利略开始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此后日食等天象得到了越来越多实证。1873年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创建,成为国内最早的现代天文观象站点。在中国古代,观测日食的方法主要是用水盆反射的方法。这种方法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开元战经》。到了宋代,人们用油盆代替了水盆。元朝的郭守敬用小孔成像法能够准确测量食分(食分是被月亮遮住的太阳部分视直径与整个太阳视直径的比)。到了明朝末年,天文学家徐光启开始用望远镜观察日食。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当太阳、月亮和我们生长于斯的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日全食就发生了。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日全食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而咱们即将迎接22日的日全食,虽然从日食初亏到复圆长达两个多小时,全食带宽度可达250公里,但日全食的持续时间最长只有6分钟左右,也不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
中国古人喜欢观察天象,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全食记录,公元前1000年已有确切的日全食记录。但他们不懂天体运行的规律,倒喜欢将天象与世道混在一起说事,反正证据高不可攀,怎么说怎么有道理——— 这就是迷信。比如大家更加耳熟能详的月食,就被民间演绎成天狗吃月亮,旧时遇到这一天象,人们会从家里拿出锅碗瓢盆敲击,以为如此能让“天狗”将月亮吐出来,然后赶走。
日全食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现象,所以有详细的记载。谁能想到,两千多年前的一次日食纪录,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古本《竹书纪年》中,有这样一段简短的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人们早就知道,周懿王是西周王朝从武王算起的第七位天子,但“懿王元年”是哪一年,却从没有确切的记录。天文学家怀疑,“天再旦”是在黎明时发生一次日食,使“天亮了两次”。
为了验证是否会出现这种现象,1997年3月9日在新疆北部组织的日全食观测网,60位观测者从18个不同地点观测,写出35份报告,证明了黎明时发生的日全食确实会产生“天再旦”的现象。现在计算出公元前899年有一次这样的日食,从而推测出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从而把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