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斋金石文字
在西泠印社拍卖公司2010年秋拍中,《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上一组任政先生的自用印,共有12方,一面孔王(福厂)气,作者为王硕吾。拍卖图录上无作者简介,因而对其不甚了解,竞拍中稍经几个回合,便被专藏任政作品的陈宏亮先生拍得。事后他问起我,王福厂与王硕吾有什么关系,我告知他是父子关系。
这事得从王福厂1920年春后进京,供职于北京政府印铸局(时唐醉石任印信科科长、技正,福厂为篆刻课课长、技士。)说起。1921年仲冬,其原配夫人徐羲在京因病亡故,留下一子,即长子士彦(硕尔)。翌年,福厂在京续弦,夫人名朱娴。1923年的11月,长女士婧(杜儿)出生。又在1925年11月,次子士增(硕吾)在京出生。巧的是后来杜儿、硕吾和我的老师江成之都在同一个大学——大同大学求学,杜儿和成师为同一届,她在文学系,成师在商学系,硕吾小一届,在机电系学习。
成师自1943年拜了福厂后,经常去四明村请益。有时,福厂有事要他去,就让杜儿带便条或捎口信给他。成师说,他一般都在星期天到四明村3号去,在底楼先和师母打过招呼,再上二楼麋研斋。硕吾住在三楼,不大下来,故在福师家里,他们很少碰面。
王硕吾少敏,聪慧好学,一心向艺,在其父熏陶下,于篆刻更是心领神会。在其弱冠时,所作篆刻已是“王”味十足。现在我们来看他为任政先生所刻的十多方姓名、斋号印和闲章,风格多样,有古玺样的“简庐”;有汉朱样的“任政印信”;有汉白样的“兰斋金石文字”、“读书万卷始通神”;有铁线样的“神游三代”、“草宗内史隶法中郎”;还有浙宗样的“简如篆隶”等等,这些印章均刻于甲申(1944)、乙酉(1945)两年间,时硕吾年仅20岁左右。除刻石印外,他还擅制象牙章。己丑更新以后,写字刻印不能作为谋生手段了,故硕吾也就不能子承父业了。听成师讲,自福厂于1960年去世后,他与硕吾就没有见面,直到1983年,西泠印社举行80周年社庆时,他在杭州幸遇硕吾。时光匆匆四十年,他们从翩翩少年步入了耳顺之年,挂霜的两鬓似诉别后沧桑。
王硕吾于1990年11月因病去世,若天假时年,他可能会有更多新作面世。在印坛,像这样子能传父艺的,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为数实在是屈指可数的,如明代的汪关、汪泓父子;清代的吴让之、吴雪陶父子和黄牧甫、黄少牧父子等。
王福厂长子士彦、次子士增,他们的字为硕尔、硕吾,其意为谐音十二、十五,即福厂兄弟们所出男儿之排行。 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