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藴菁华——茗珍共赏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

紫藴菁华——茗珍共赏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

紫藴菁华——茗珍共赏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

时间:2011-07-04 09:38:41 来源:

拍卖 >紫藴菁华——茗珍共赏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

◎沈雁珺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昔武侯遗种普洱佳茗,配以巧塑之菁泥,可谓相得益彰,意味非常。故,2011西泠春拍将再推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以飨茶人爱茶惜壶之心。

普茶珍茗
    清末许廷勋在《普茶吟》中写道“万片扬簸分精粗,千指搜剔穷毫末。休休两腋自生风,何用团来三百月。”普洱之味润喉吻、搜枯肠,小饮半盏便可有文字千卷,七碗下肚可通仙灵而知蓬莱之境。

    此次西泠春拍将再为爱茶、懂茶之人献上数款典藏级普洱茶品,以续茶缘,以解茶思。

    号级茶:历来是顶级普洱藏家购藏之首选,但由于其存量稀少,往往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此次西泠春拍将有数款号级茶悉数登场。

    鼎兴号:鼎兴号茶庄以生产高级普洱茶著称,目前该茶庄所留下的茶品并不多。鼎兴号的茶品一般有三种,以内飞颜色区分,有红字、蓝字、紫字。其中红字与蓝字的质量相似,陈期约七十年。此件拍品为蓝字内飞,茶箐选自猛海茶区的乔木小叶种。

    同昌黄记:此件拍品为同昌黄记蓝圆茶,陈期约为五十年。茶箐选自倚邦茶山小叶种乔木。

    双花圆茶:北越茶,约上世纪50-60年代茶品。

    福禄贡:茶箐选自云南凤山茶山的大叶种乔木。

    印级茶:由于其经过五六十年的陈化,已达到普洱茶的黄金年龄,故可称现在为其“当品之年”。“无纸红印”是昔日香港茶商为便于保存而去掉外殻纸包的顶级佳茗。

    七子饼茶:号级茶和印级茶的收藏价值已不言而喻,可以称之为老茶。那七子饼茶系列就可以称为“中生代茶”。七子饼系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诸如其代表,7542饼茶,8582饼茶,七三青饼等,现在已为普洱茶爱好者们所认可。

    此次西泠春拍别出心裁,以组合的形式推出一款茶品——“龙凤饼”。所谓龙凤饼,即由七三青饼以及7452饼茶组合而成。7452饼茶为猛海茶厂较早期的熟茶饼,从口感上看,用料及工艺与此后的熟茶产品有明显不同,其口感柔顺,而七三青饼却劲道,一龙一凤相得益彰,别有趣味。

紫玉金砂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写道:“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闵豫瓷,而尚宜兴陶,此又远过前人处也。”可见到了明代,紫砂壶已成为了品茗把玩的主流器具,特别是名家作品“虽重不数两,价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究其原因,除了紫砂茗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外”,更重要的便是壶中包含了较高的工艺性与人文价值。到了清代,还掀起了文人士大夫与制壶名匠合作一壶的风潮,使“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成为了佳话。

    此次西泠拍卖继2010秋拍之后再推普洱茶及茶具专场,其中紫砂茶具版块可谓异彩纷呈,佳作云集。首先,沿历史脉络来看,版块中将罗列自清朝至当代的诸款美品,其丰富程度为近年来所少有。然而,最吸引眼球的的是,本次紫砂茶具专场将承清代合作之风,重点推出若干跨界合作之精品。其中尤以陆俨少提供画稿、毛国强制并刻绘的“杜甫诗意花鸟六壶”最为宝贵。此六把壶选料各不相同,形态各异,每把壶身上均依样刻绘有陆俨少所绘花鸟虫鱼之图案,极为雅致。

    而名家收藏与展览作品也是本次拍卖的亮点,章以谦收藏的“合欢壶”可谓精美绝伦,它不仅展现了顾景舟的精湛制壶技艺,更见证了章以谦与顾景舟的一段亦师亦友的情谊。另外,此次西泠拍卖紫砂版块还囊括了三把浙江博物馆民间紫砂精品展中展出的藏品。他们均是从成千上万件紫砂精品中挑选而出的,每一件都可以说具有代表性和收藏价值。其中一把圆钟壶,底款为顾景舟早期“自怡轩”款,制作精美,颇为珍贵。另一把壶则是清朝嘉道时期制壶名匠吕步云与篆刻名家程晋(少山)合作之壶,该壶品相完整,包浆自然,颇为难得。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紫砂茶具拍卖版块中将有一组紫砂大师顾绍培及其子女为宜兴白血病康复者姜文翩捐赠的紫砂壶,此事被新华日报、都市快报、宜兴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更有顾绍培大师亲笔开具的特殊捐赠证书,意义非常。此组壶的拍卖所得也将被用于姜文翩之后的生活和学习。

    此外,现当代的一些名家大师之作也将在本次春拍中一一呈现,徐秀棠、徐汉棠、顾绍培、何道洪、吕尧成、季益顺等人巧塑之菁泥均可谓品茗佳器,值得悉心宝藏。

图说:


龙凤饼
由七三青饼以及7452饼茶组合而成。
数量:2片


李昌鸿(1937~ ) 井栏壶
高:11cm 宽:18.3cm
底款:昌鸿治陶 盖款:昌鸿陶艺


吴曙峰(1967~ )制徐秉方刻绘 平盖壶
高:8.5cm 宽:17.5cm
底款:吴曙峰 盖款:曙峰 风歌

徐秀棠(1937~ ) 灵豹壶
高:11cm 宽:16cm
底款:秀棠壶艺 盖款:凤

吕尧臣(1940~ ) 倒把半棱壶
高:7cm 宽:17cm
底款: 尧臣壶 盖款: 尧臣

展品茶回归—1915年巴拿马获奬茶品赏析
◎张 普

    中国茶品参赛民国四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膺多款奬项。此事铸入史册,国人目为无尚荣宠,至今仍津津乐道,追念无穷。史实归史实,惜旧物已渺,再难寻芳踪。有如“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之憾。但本次西泠印社春拍场上却有数品参展“精茶”原装登场,金山展会1915年英文印鋻宛然尤在。寥寥数品现身,能飨茶工世纪之思,能圆今人百年之梦,不啻“西泠”本社难得幸事,更为中国茶界莫大光荣。重睹当年故物,各色箱茏装潢,极能憾动观者。绣工、 织工、 纸工、木工、金工、漆工、 画工,俱臻化境,当年风采,迫人仰视。“彩绘加金”“五彩堆绣”“巧色绢织” “金漆工笔”“平绒铺底”,诸丽毕至,不一而足。“木版影鎸” “宣纸彩印” “剪纸盘花” “錾刻线雕” “灵透锡工”凡此种种,美不胜收。收藏家本人亦称:当年美洲富人喜其秀美娟好,宝爱有加。茶罄之后,往往移用珍藏珠宝。若以“茶形”试论高下,其中尤以“札茶”独特,七色绵线缬成一巢羽蝉,拍案之余,深恐其振翼凌空,绝尘而去。拍卖场中,普洱一茶当道多年,今红茶、白茶、乌龙兼具,断不令“滇茶”专美于前。中华自古茶国,佳茗割据,各领风骚,谁人擅敢独占鳌头?

图说:

福建马玉记白茶
尺寸:长:26.2cm 宽:19.5cm 高:18cm

札茶,又名龙须。
“龙须”茶箐精选自宁州奇尖嫩叶,用七彩棉线加工成札茶。
尺寸:长:20cm 宽:14cm 高:8.5cm

杨晋记乌龙茶
茶箐精选自福建武夷山嫩芽精制而成,其条索匀齐。
尺寸:长:27cm 宽:20.5cm 高:19cm

 

壶之缘 画之意
—顾景舟合欢壶赏析

    顾景舟,中国紫砂泰斗,为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之声誉可比明代时大彬。顾景舟的作品除了包含精湛细腻的工艺外还藴藏了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文化气息。正如著名美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章以谦,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莫朴先生,师从周沧米教授,为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拜门弟子。现为上海东方电视台国家二级导演、一级画师。

    顾景舟一生结交了诸多书画大家,常与他们交流探讨艺术技法。晚年顾景舟大师与章以谦相识并成为知己。1979年,顾景舟应章以谦之邀,为当时中国唯一的一部紫砂电影《紫砂陶》担任艺术顾问和指导,从此之后两人便开始了长达18年亦师亦友的情谊。期间多有书信往来,亦有心意馈赠。

    顾景舟曾亲笔书信寄予章以谦,请其为自己画山水中堂。因顾景舟喜设色明亮,住处又正对荆南山,门前有一泓水,故而希望章以谦所绘之画取“撷秀湖山”之意。章以谦不敢怠慢,遂以跋涉过的武陵源为素材,作《撷秀湖山图》以赠。顾景舟收到画后十分喜欢,配以陈曼生楹联悬挂于中堂。

    而顾景舟亦有馈赠,曾于1989年4月27日亲手将一把“合欢壶”交予章以谦夫人手中,作为对章以谦盛情之反馈。而此壶正是当时顾景舟赠送给章以谦的作品。

    该壶名曰合欢,为曼生十八式器型之一,器型端庄典雅,壶嘴壶把从壶身处自然伸出,大方得体,弧线优美。壶盖壶身契合紧密,旋转平顺。可以称得上是一件难得的紫砂佳品。

    如今,该壶现身西泠拍卖,不仅让爱壶之人欣赏到了这把大师之作所包含的精到工艺,更让世人感受到了由壶与画所带来的一段情谊。壶之缘、画之意在此时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图说:

顾景舟(1915~1996) 合欢壶
高:8.5cm 宽:17cm
盖款:景舟 底款:景舟手制
注:顾景舟书信不随同该拍品拍卖

 


壶载丹青 紫育佳茗
——陆俨少绘、毛国强制并刻杜甫诗意花鸟六壶赏析

    紫砂壶制作历史上可溯至宋元时期,初为大壶,其泥料做工均较为粗糙,至明朝,始做小壶,到了清代,紫砂制器更显精致美观。壶身的装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显复杂精美。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文人加入紫砂壶的制作,更成为了紫砂壶制作历史上的一个亮点。

    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谓文人七宝。紫砂壶作为冲泡茗茶的载体,自然受到了文人的喜爱。尤其是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更被文人墨客宝之若拱璧。有善书画、诗赋之雅士与当时的制壶大师合作一壶的故事,便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艺苑佳话。因此,但凡合作者,均非名家巨匠而不可为。董其昌、潘允端、陈继儒等均有与制壶好手合作共塑菁泥的故事。到了陈曼生与杨彭年时期,文人与制壶者的合作达到了一个顶峰,时至今日,观其传器仍觉饶有意味。

    再看此六把壶,也可称得上是承古合作之风的一组佳作。六把壶分别取名聚秀、甘泉、雅怀、雅方、瑞璧与掇英。均系陆俨少提供绘制画稿,毛国强制作之壶。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斋号“就新居”、“晚晴轩”等,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国画,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画家冯超然;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47年举办个人画展;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画师,197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等职;陆俨少善绘云水,其山水多浩淼,云蒸雾霭,变化丰富;兼作人物、花鸟;他通过对各种技法之探讨,在自己的作品中突破性地进入了新的表现层次: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等特殊技法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

    毛国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艺术,从此走上了紫砂艺术之路。1982年作品《12件鼻烟瓶》(合作)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展评一等奬;《五件紫砂挂盘》获二等奬;1994年作品《心经六条屏》获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二等奬;作品《狮象玉鼎》(合作)、《特大百寿瓶》陈设在中南海紫光阁。其作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陆俨少的绘画技法与毛国强对紫砂壶制作的掌控能力在这几把壶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雅怀壶的制作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在鼓腹圆壶之上,刻上了驭手拼力拉拽奔马的画面。使整把茶壶多了几分活泼生动的情趣。甘泉壶形似倒扣之碗,两只凫雏绘刻于壶身右下角,而让超过三分之一的画面留白。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富有变化,又不致使壶形有欠稳定。聚秀壶壶身刻绘两株挺拔而起的荷花新叶,配以浅色调砂泥料,既表现了烟雨朦胧中荷花的秀美,又巧妙地表达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雅方壶制作工艺精湛,挺拔俊秀,壶身刻绘之乌龟、萍叶均由大小不同的小圆圈组成。方和圆强烈对比,十分醒目。壶流壶把过渡自然,丝毫未觉突兀。瑞璧壶刚柔相济,以硬直提梁配合曲线感强烈的壶身,刚毅中又寓隽秀。壶身刻绘枇杷与柳树,雅致怡然。掇英壶取式古朴,憨态可掬,壶身刻以梅花图案,清雅秀丽,分外喜人。

    前人说过:“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在此时却是恰如其分的。但我们也不能将壶上之书画与壶本身割裂开来。他们已经融为了一个整体。壶载丹青,紫藴佳茗,作为融文化与艺术于一体的一种传承,此六把壶可谓当之无愧。它们将文人制壶的佳话又进行了新的演绎。

 

 


壶寓冰心传真情

    著名文学家王旭烽曾撰文《冰心寓壶》予紫砂收藏大家吴远明,是以为其捐赠百把紫砂壶之序。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冰心”理解为一颗清澈、无私的爱心。“但凡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擎喜欲狂。”爱壶、懂壶之人对他人所做之壶惜之、宝之尚且如此,更何况亲手所塑之菁泥,每一把都凝结着制作者的心血与汗水,更是不能轻易相赠。而名家大师的作品又可以说贵重如珩璜,纵有千金亦难求,更不可随便赠予他人。但当代壶艺大师顾绍培却是一个例外,他曾多次携子女将作品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谱写了段段佳话。此次西泠拍卖中囊括的三把紫砂壶便是顾绍培大师的特殊捐赠之作。

    2006年宜兴女孩姜文翩患白血病住院接受治疗,但由于骨髓移植手术需要大量的费用,治疗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但坚强的姜文翩仍自立自强,通过绣十字绣的方式自筹治疗费用。该事件经报道后,无数好心人向姜文翩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就包括了宜兴紫砂工艺大师顾绍培及其子女。

    顾绍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副所长。从艺四十余年来,作品曾先后十九次获得省级以上大奬。

    顾绍培在得知姜文翩的遭遇后多次前往医院看望姜文翩,更于2006年12月20日向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了四把其本人及三位女儿的代表之作。顾绍培大师希望通过此举,帮助姜文翩度过难关迎接新的生活。此后,江苏省红十字会将这四把紫砂转交给了姜文翩的母亲,以完成顾绍培的夙愿。

    而此次在西泠拍卖中现身的三把紫砂茶壶便是06年顾绍培大师及其子女的捐赠作品,送拍人便是姜文翩本人。如今她已康复,但之前的治疗已花费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这一次她希望通过拍卖其中的三把来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

    观此三把壶,可以说各具特色,足可见制壶人的功力。先看顾绍培大师的长乐永泉。壶身做秦权之状,雍容盛武,气度慑人。肩线舒缓内收与壶盖贯通一气。腰腹饱满由双环线收紧。壶嘴、壶把由壶身自然生出,和谐雅致,趣味盎然。壶盖配拱形钮,饰以双绳文圆环,使整把壶在庄严中又多了几分灵动的意味,为顾绍培大师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顾勤储峰制的汉璧壶,取玉璧之美展汉唐之风。壶体扁圆、口盖周正,飞把轻逸,云流横出。壶身的阳刚与流把的娟秀在衔接过渡中表现出浑然天成的韵味,钉足的表现与壶盖的桥钮呼应,上升了整款壶的气质,轩昂之势在一顶一提间表现得淋漓尽致,避免了壶的压抑感。而三足的设计也巧喻了自汉以降国分三疆,鼎足而立的态势,将历史的韵味注入到了作品之中。

    顾涛所制的亦君壶壶身线条简洁、明快,弧线与直线相交成趣,整体给人以刚毅稳重之感。壶身上更配以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沈汉生的刻绘,更显难能可贵。

    壶寓冰心传真情,且把紫玉作金沙。茗壶有价情无价,此组紫砂壶的拍卖不仅践行了顾绍培大师的捐赠初衷,更可以说是对爱心的一种递藏、一种传承。

图说:

顾绍培为其本人及子女所捐赠的茶壶开具的特殊证书

顾绍培及其子女为姜文翩捐赠的三把紫砂壶

 

 

龟文铁壶之艺术
—初代龟文堂波多野正平兽口双螭龙枣型铁壶赏析


 
    日本铁壶目前的热状,与茶文化在中国逐渐升温有着密切的联系。铁壶文化在日本脉脉相传,几百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堂号及名釜师如:龙文堂、龟文堂、金龙堂、金寿堂、祥云堂、清光堂、玉川堂光龙堂等等。名釜师像:安之介、波多野正平、秦藏六、光重、梅泉、雨宫宗、大国寿郎、五郎三郎、治良兵卫等等。

    众多堂号中作品最具艺术性的要数龟文堂了,龟文堂初代波多野正平家族从事酿造业,而他并没有继承家业却是跟随龙文堂四方安平——安之介 学习铁瓶铸造之工艺,采用失蜡法,手工雕琢蜡模,因此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波多野正平是位有文人气息的艺术家,他喜爱能登川的风土。龙文堂安之介过世后,波多野正平便从龙文堂独立出来。之后他又有幸得到了赖山阳的指导,技艺又有精进。他将能登川的山水与自己的作品结合了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次拍品中就有一件初代龟文堂波多野正平之上品——兽口双螭龙枣型铁壶,此件拍品整体造型端庄高雅,无处不透露着贵族之风,虽为实用器,但它的美感足以令人惊叹。精卓的技艺表现已超出了其实用的价值。

    此件作品为落口,灵芝撮,假如量化生产的作品一般不会采用这种壶口,“落口”是指壶盖呈下落式,这也体现了它的珍贵性,对工艺师技术也有极高的要求。灵芝撮与提梁的纹饰相呼应,独具匠心,可拆卸的把手给出行和收纳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一把壶的精气神主要体现在提梁处,若是普通提梁久而久之易松动无法直立,就大大的降低了美感,初代龟文就已克服了这些技术问题,巧妙之至!

    此壶之环付为双螭龙,嘴口以兽首与龙身巧妙结合,一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螭龙环付,前后呼应将此细节体现的惟妙惟肖,其中瑞兽之眼鼻神态宛若活现,实乃精工之绝品!

    枣型壶身大小适中纹饰古拙自然,此器定是为藩主定制,所以表面并无落款,纹理清晰似雨后之大地,壶壁厚薄均匀,品相完好。


图说:

龟文堂名人初代波多野正平作
年代:距今约170年 高:20cm
附作者落款原箱
出版:《铁壶之最》P54-55,2008年。


金具之尚—隈本清藏制银壶赏析

    于明治十八年1886年日本九州久留米地区, 当时首屈一指的金具师-隈本清藏, 集合金银铜铁等各式素材打造了一把独一无二造型古拙工艺精湛的银壶, 并且结合中国清朝嘉庆年间景德镇所制造的青花瓷皿为壶盖, 实为一件独具匠心将艺术与工艺完美结合的作品。 此银壶距今约120年, 青花瓷盖距今已达200年之久, 此中日合作创作之稀有银壶实属难得可贵。

    江户幕府时代,德川家康的十男德川赖宣为初代纪州藩藩主, 其后第十代藩主为德川治宝,其招聘了善五郎为御用釜师, 于清嘉庆年间派遣善五郎家族中首屈一指的名工-永乐保全,前往中国景德镇制作此一青花瓷皿,此瓷皿之纹饰为日本桐木代表-凤凰栖身木, 象征天子的诞生, 此桐纹为德川家族赐予家臣之奖赏。 (参考文献: 永乐家京烧の精华, 永乐善五郎17代著作。 淡交社 2005年)

    此物不仅保持古拙之风,但不失贵族之气,收藏乃物以稀为贵,若能将此收入囊中,定是进入金具收藏之巅!敬请期待……

隈本清藏制银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