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3春拍】瓷器工艺品:十四/十五世纪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泓盛2013春拍】瓷器工艺品:十四/十五世纪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泓盛2013春拍】瓷器工艺品:十四/十五世纪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时间:2013-05-24 10:22:59 来源:99艺术网

拍卖 >【泓盛2013春拍】瓷器工艺品:十四/十五世纪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十四/十五世纪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正面) 高 18.0cm

        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据《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载,其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消除痛苦,在现世求得安乐,故名。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殿内也常供奉此像。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药师佛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依次递补佛位,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
        此尊螺发有靛蓝,排列规整,塔形肉髻高隆,宝珠顶严。宽额丰颐,双耳垂肩,眉如初月,点丹白毫,双目微合,低垂下视,嘴角上扬,略含笑意,神态怡然,面部刻画具有汉族人容貌的基本特征。躯体结构匀称,宽肩平放,端庄大方,身着袒右肩袈裟,衣纹起伏凸显,转折流畅自然,肩部与胸前呈折带纹,表现织物本有质感。药师佛四肢肌肉饱满,指掌刻划柔软生动,富有写实性和生命力。其左手托药钵,钵上有四味药丸,右手执诃子,为药师佛标识。双脚结全跏趺坐,其间的裙褶折叠,呈放射状铺于座面之上。莲花座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连珠,束腰内收呈锐角状,仰覆莲瓣狭长,挺拔饱满,宛如菊花瓣,极有力度,头部饰有象鼻纹,主莲瓣间露出底层莲瓣一角,微微上翘,是标准的明宫廷莲花座形式。莲座下固封装藏保存完好,底盖中央刻有精美的十字金刚杵,封底边缘有封蜡和朱砂,座底边缘均匀剁出八个剁口。此尊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工艺精湛,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特征,皆体现了明代永乐宫廷造像鲜明的艺术和工艺特点。

十四/十五世纪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底座、侧面) 高 18.0cm


        明代宫廷造像,是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汉藏风格造像,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纪年款,主要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工艺和宗教价值。然而目前所见的造像中,还有一部分带有宫廷鲜明特征,却无刻款标识的作品,我们该如何定义?藏传佛教学家黄春和先生在其论文《明代宫廷造像的另一种形式》中给予我们启发,“我们认为应当重新认识明代宫廷造像,或者说我们应当修正对明代宫廷造像的传统看法。        按传统看法,明代宫廷造像必须带有刻款,像身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纪年款,否则就不是宫廷造像。现在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明代宫廷造像应当不仅仅限于那些刻款佛像,还有一些不刻款佛像,是否刻款不能作为宫廷造像是与非的决定性标记,而可以作为判断宫廷造像不同用途的标记。这两类宫廷造像各有不同的用途,其中刻款佛像主要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直接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像‘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中的‘施’字,其实就已经标明了它的用途,有布施者,就有接受布施者,体现了大明皇帝对接受布施的藏族同胞的仁慈和宽厚;而不刻款佛像则主要满足内地皇宫内外佛堂和皇家喇嘛庙殿堂的供奉所需。”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