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蟋蟀罐拍卖出大价钱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小蟋蟀罐拍卖出大价钱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小蟋蟀罐拍卖出大价钱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时间:2013-08-22 09:54:35 来源:爱丽收藏

收藏 >小蟋蟀罐拍卖出大价钱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蟋蟀罐是贮养秋虫的娱乐器具,属于收藏杂项。自古以来,这种小虫罐就普遍受到畜养鸣虫及虫具收藏者的青睐。

  

  蟋蟀罐

  昔日的小虫罐如今成为收藏爱好者竞相追逐的珍品。早在1998年秋季,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就曾以73.5万元的高价拍出过一件明万历无彩群猫纹花瓣式蟋蟀 罐;在2001年北京中鸿信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蓝釉龙凤纹鼓形蟋蟀罐,成交价达 到60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24日举行的厦门国拍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的拍卖价竟高达200万元,比当时的 估价高出近百万元。据一位行内人士透露,该蟋蟀罐在2003年时仅以18万元的成交价被人拍走,时隔一年,其身价竟飙升至200万元,令人叹为观止。在 2010年香港富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瓜瓞纹蟋蟀罐,构图精巧、寓意吉祥,以298.3万元天价拍出,可见看好蟋蟀罐未来市场行情的大有 人在。2012年春拍中,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推出的明代万历年间蟋蟀罐精品皆以高价成交,分别达到了82.8万元和36.8万元。细细梳理,北京匡时、北 京荣宝、北京诚轩等拍卖公司近年来的瓷杂工艺品专场中,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蟋蟀罐的珍品,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这些举动和现状,不由得令人们思考——蟋蟀 罐市场怎么热起来了?

  选择一件十分精美的蟋蟀罐来饲养秋虫,不仅能使你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保值增值功能,其收藏投资前景将是十分美好的。

  

  蟋蟀罐

  明清官窑蟋蟀罐成高价拍品

  1960年代镇江官圹桥古墓中出土3具过笼,年代约 为12世纪中叶,为现知最早的蟋蟀用具,形制基本与今无异。随着民间的广为流行,蟋蟀罐成为其中最大的一个用具种类。目前存世最早的蟋蟀罐,应是现藏于中 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蟋蟀罐。从景德镇明代御窑厂故址出土的大量宣德官窑蟋蟀罐残器看,600年来形制变化不大,宣德蟋蟀 罐为历朝历代制器的范本。

  在近年来的拍场中,明清官窑出产的蟋蟀罐成为扮演高价的主角。明代,养蟋蟀和斗蟋蟀在皇宫贵族盛行成风。皇家的喜 好助推了官窑的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至今这些精品仍在拍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古瓷萃珍”专场中,一件明万历年间的官窑传 统品种——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富贵大气、造型别致,以82.8万元成功易主。香港富得2010年春拍中,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瓜瓞纹蟋蟀罐,构图精 巧、寓意吉祥,以298.3万元高价售出。

  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官窑瓷器在烧制水平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瓷制蟋蟀罐也不例外。 2011年春拍中,北京诚轩推出的清康熙蓝釉刻四季花卉图蟋蟀罐,以来源清晰、传承有序、名师工艺、品相完好等深得藏家追捧。这件20世纪早期法国收藏家 M.Tournet的旧藏,系清康熙时期“绍闻堂”的佳制,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五彩蟋蟀罐为同一时期定烧之物,最终以74.7万元的成交价赢得众人激赏。

  综合京沪两地拍卖的主战场来看,北京保利、北京荣宝、北京翰海等在春秋大拍中推出多件蟋蟀罐杰作,受到藏家的关注,让人们看到了这一品类未来的发展潜力。

  目 前,在蟋蟀罐收藏领域,藏家多按照窑口和名家来判定成品的优劣,比如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等。但专家提示,这只是人们惯常的提法,实物鉴定还需从工艺、材质、产地等多方面着手分析。由于永乐官窑和赵子玉蟋蟀罐在目前市场上基本绝迹,因此明代的蟋蟀罐已成珍品,清代的精品也 实属不多。

  

  蟋蟀罐

  蟋蟀罐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分南北流派

  蟋 蟀罐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南宋以前已有雏形,当时制作者无模具,全用手工捏制造型。最早的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作 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极少传至民间。御窑、官窑所制的蟋蟀罐精致无比,种类纷繁。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蟋蟀罐的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形式 制于盆底,这些名匠制作的精品蟋蟀罐流传至今已极稀少,现已成了稀世珍宝。

  蟋蟀罐分南北两种流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 子玉,北方罐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 话:“六只子玉蟋蟀罐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别小看这一只只小小的蟋蟀罐,它最能体现蟋蟀主人的身价,自古名家制作的蟋蟀罐都身价不菲,据说赵子玉 制作的蟋蟀罐存世极少、价值极高,在清末民初时就值个百八十现大洋;南方以苏州陆墓镇的余窑、御窑和庙前窑三处为代表,相传南宋丞相贾似道使用的蟋蟀罐均 由陆墓余窑和庙前窑所制,南方罐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这样一个排名:明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 浆、白澄浆。由于永乐官窑及赵子玉蟋蟀罐在市面上已很难看到,因此明代中后期的蟋蟀罐也就成为目前拍卖场上的主打品种。

  自古以来,高山 流水,和着虫鸟欢鸣,是文人雅客推崇的神游之境。在中国三大鸣虫蟋蟀、油葫芦、蝈蝈中,玩得最尽兴、最 精彩、最有文化韵味的当数蟋蟀。古人玩蟋蟀花样翻新,境界出三:一为“留意于物”,以玩虫而误国的南宋宰相贾似道为典型代表;二为“以娱为赌”,斗蟋蟀成 了赌博手段;三是“寓意于物”,这是最高境界,多为文人雅士所为。

  

  澄泥马蹄形蟋蟀罐

  蟋蟀罐收藏领域价值排名

  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蟋蟀罐、蝈蝈葫芦,以及过笼、水槽、探筒等虫具,不仅是玩虫的必备之物,也是不少玩虫爱好者的收藏之物。 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这样一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由于永乐官窑以及赵子玉蟋蟀罐在目前的市场上已很难看到,因 此明代的蟋蟀罐就成了珍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蟋蟀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蟋蟀罐。

  古代澄泥罐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墨玉黑、鸡骨白、雪里红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山东澄泥蟋蟀罐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观若碧玉,抚若童肌, 存饭不腐,厉寒不冰,抚如石,呵生津。

  制陶工艺是澄泥工艺的先导,它的发展孕育创造了澄泥工艺,制陶工艺升华的结果,是瓷器的出现。澄泥工艺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澄泥罐、 紫砂器 的 问世证明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仍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显示了它的价值,它是介于陶与瓷中间的另一路产品,归类于炻器。控制温度是把握质量的关键之一: 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透气性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烧成陶质,硬度差,内糠外酥。所以,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罐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 罐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古代澄泥蟋蟀罐制作工序

  古代澄泥蟋蟀罐的制作需经过几十道工序。

  首先,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古法制泥,是将一种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河中,河水中裹带的泥沙 流入绢袋中,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随着时代的变迁,河的水流量和流速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完全遵循古法已不可能。)滤出 的极为细致的泥土就是制罐的原料——澄泥。澄泥蟋蟀罐之名也由此而来。

  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历经冬夏以去其燥性才能使用。澄泥罐“取之于 水而成之于火”。这可追似到中国道教的炼丹术:水中取泥譬若生药,火中成罐终似结丹。目前山东蟋蟀罐在遵循古法的同时又独出机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予以创 新,在炼泥这个工序上,购置了机械设备,以电为动力替代了原来的手工操作;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加强罐的密度和硬度,又使澄泥罐在烧制时不会产生任何气泡和微 小的裂纹。一般澄泥罐的密度在1.2-1.4左右,目前运用现代工艺使它的密度提高到了1.6-1.8左右,增加了其使用性和适宜的透气性。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