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日期:2017-10-19 14:34:51 来源:新浪收藏

资讯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今天与大家聊聊欧洲中世纪的酒文化,有关葡萄酒和啤酒消耗方面的记录十分详细,这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方便。欧洲许多地区成人平均每天约喝2升葡萄酒和啤酒;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葡萄酒的平均消耗量达每人每年400升。

  然而各时各地差异甚大以葡萄酒而言,卢森堡人平均每天消耗0.6升,巴黎人每天饮用0.5-2.45升,而巴塞尔人每日平均能喝0.25-0.33升。

  在中世纪干净的水源不能很容易获取,加之欧洲人没有喝开水的习惯,酒精饮料难以腐坏,理所应当成为一种比水更洁净的饮品。

  上品的葡萄酒作为饮用贵族的特权,在他们的手中葡萄酒逐渐分出来各种等级。一些著名的葡萄种植园分着“顶级”与“一级”之分,如在法国的勃艮第地区出产的罗曼尼·康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相对于葡萄酒的昂贵,啤酒更受平民欢迎,大部分人把啤酒作为饮食的一部分。早在公元800年左右,酿酒师这个职业即散见于为数不多的文献史料中。

  到 8世纪末9世纪初,当时的本草啤酒是用大麦芽和当地的香料配制成的,并逐日发展成日常饮品。


  从清澈到浑浊,啤酒的颜色不同,价格不同,味道也不同。通常来说越是陈酿越清澈,成本也相应提升,而穷人则只能喝得起有沉淀物的啤酒了。

  中世纪酿造的啤酒最初多以本草啤酒为主。为酿出本草啤酒,不论酿酒坊也好,修道院也好,还是老百姓,都需要某种特定的香料配方。


  这种香料配方的主要成分除了麦芽,通常还有香杨梅叶,此外也有使用松脂葛楼子、杜松子或其他添加物。

  本草啤酒的酿法各地有显著不同,但这种酒大多发酵程度低、色浊、味甜、气泡少,在中世纪时期被称为啤酒的饮料和今天的啤酒不论在味道上或外观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从9世纪开始,南德地区便使用蛇麻做药引和啤酒原料,并有着系统的栽种程序。

  但直至中世纪晚期,蛇麻啤酒才传到其他地区,开始与旧式本草啤酒竞争。蛇麻啤酒的口味和现今啤酒已相当接近。

  如果说前面的美食不一定人人都吃得起,那这一种无疑就是能消费的东西了——蔬菜/水果。


  在中世纪人们认为从地上生长出来的食物是很低级的食材,所以蔬菜大多是穷人食用。

  中世纪的欧洲人常见的蔬菜有:洋葱、菊苣、生菜、甜菜根、卷心菜、胡萝卜、洋蓟、鹰嘴豆、蚕豆、豌豆、扁豆、芦笋等。

  农民或者手工业者会将各种蔬菜配以面包加上奶酪一起食用,偶尔也会和肉类一起炖煮食用,在德国的某些地区会将蔬菜进行腌制,制作成酸菜食用。


  而水果与今天一样,在中世纪也是很受欢迎的食品,人们把水果制作果酱、晒干、腌制或直接新鲜食用。除此之外水果亦会被加入进烹饪菜肴中,以增添风味口感。

  当时在欧洲各地都能吃到水果,只是柑橘等水果只有在南欧生长。在法国,葡萄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生产葡萄酒的原料。

  由于糖和蜂蜜都很贵,所以水果就被当成一种天然的增甜剂加入菜肴中。在南欧的水果中:柠檬、石榴、榅桲、葡萄等较为常见。

  而北欧,苹果、梨、李子、覆盆子、蓝莓和草莓更常见。无花果和枣子在欧洲各地都能吃到,但在北方进口更贵。

  通过诺曼底人引入英国的西西里菜肴最开始源自阿拉伯菜,使用糖便是最重要特征之一。

  中世纪时期的英国菜肴多数学习阿拉伯菜烹饪方法,将石榴汁加入其中,既添红色又有甜味。

  而法国、德国则受阿拉伯菜影响较小,“甜味”菜肴是区分中世纪英国和法国菜的特征之一。

  法国鲜有基于水果的菜肴,而受英国人喜欢的馅饼则是由水果制成的果酱为原料制作。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