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纻造像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漆塑像工艺,艺术和工艺价值都极高,属国之重宝。由于其工艺复杂、技艺要求高,导致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此外,还有各种历史原因致也其走向没落。传承与发展夹纻造像这一传统工艺的任务迫在眉睫,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申报立项的《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青年人才培养》这一项目旨在挖掘中国传统造像的“雕刻(造型)——夹纻(工艺)——彩绘(装饰)”体系,传承和建构中国本土夹纻造像教学教育体系,促使人们关注、支持和保护夹纻造像艺术,发现、培养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此次项目培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将专家讲座、实地考察、艺术实践等课程模块合理组合,很大程度上帮助学员提高了自身的理论高度与实践技法。
本项目的结项作品反映出学员已掌握夹纻造像艺术的基本工艺,同时展现出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及可贵的探索精神,这些作品既有源自现实生活的提炼,又有人生感悟的个性化传达,语言或写实、或抽象,或表现、或装饰,既有坚守传统技艺者,又不乏现代观念者。学员们各自展露才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创新及突破。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及丰富的项目成果,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有效地培养了一批夹纻造像专业人才,促进了夹纻造像艺术的广泛传播,推进了夹纻造像艺术步入新的发展之途。
程坤《我们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李世伟《蛇说》
肖禹蓁《寒·骏》
汪昊《T》
李亚亭《滑鱼》
马忠利《先哲》
相比于其他材料的雕塑作品,夹纻作品具有重量轻、色泽鲜、坚固结实、耐保存等特点,可以说夹纻造像将是雕塑领域中一个很好的方向。如何进一步面对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如何走向创新,创造出新的时代作品,是摆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当下,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承技艺,还要在当下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关注作品的思想和理念高度,面向传统,注重未来,用新的思维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金晖
清华大学硕士、上海大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传统工艺研究所执行副主任、公共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漆艺工作室主任,并担任亚洲漆艺交流计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漆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