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鉴藏名家史蒂芬‧琼肯三世(Stephen Junkunc III),在中国艺术收藏界夙负盛名,以庋藏种类之多和质量之精著称,高峰时期藏品多达逾两千件,涵盖瓷器、玉器、青铜器、佛教造像及书画精品。传世汝窑瓷器仅录得87件,其中两件即由琼肯三世所蓄,一器于1992年经佳士得拍卖,刷下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佳士得亦有幸于1999年拍出琼肯收藏之一幅书画巨作《秋山行旅图》。3月18日,佳士得将于本季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隆重推出“琼肯珍藏重要中国艺术”拍卖,呈献从玉雕、青铜器、佛教造像、金属器、螺钿漆器及鼻烟壶等大量馆藏级别的艺术珍品。
琼肯三世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在幼年移居至美国。其父琼肯二世是一名模具工匠,在1918年于芝加哥南阿伯丁街创立了通用机械与制造公司,后来于1933年迁至北基勒街,并营运至今。随着二次大战爆发,公司将车间改造以供应战时需求,且制造多种航空零件,专研引擎密封件。团队对生产质量和服务水平精益求精,获颁制造先进喷射引擎零件的特许牌照。在创业百年后,企业仍由家族执掌。
一代鉴藏名家史蒂芬‧琼肯三世
琼肯三世的鉴藏生涯始于1940年代,并在1950至1960年代发展如日中天。他笃学好古,博览群书,在宅邸及办公室同设藏书阁,无论是午餐时间的匆匆一瞥,还是清晨时光的惬意细品,都手不释卷、力学不倦。琼肯三世严挑慎选,仅与二十世纪中叶最具信誉的古董商往来,包括布特父子商行(Bluett & Sons)、史帕斯(Sparks)、山中商会、卢芹斋、通运公司以及长谷商会。山中商会于1928年开办的芝加哥分馆,尤其启迪了琼肯三世的鉴藏热忱。Nagatani 长谷氏(卒于1994年)曾任职该馆经理,对琼肯三世影响至深,助其购藏逾30载。
本件琼肯珍藏铜错金银壶载录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武英殿刊本《西清古鉴》。
根据书信记录,在琼肯三世早期的鉴藏对象中,中国陶瓷该算名列前茅。他对审美非常执着,为艺术品的优劣质量定下严格标准,在其漫长的鉴藏生涯中,一直贯彻始终。1935年,他去信古董商狄金森父子商行(D.Dickinson & Sons),嘱其搜罗康熙及雍正时期的单色釉瓷器,务必千挑万选,去芜存菁,得具“千锤百炼的质量”,可与“博物馆陈列品”平分秋色。1936年,琼肯三世去信布特父子商行,欲购豇豆红及釉里红瓷器;数月后另去信莱尔顿(H.R. Norton)物色“单色釉佳器”,敦嘱“勿选暗淡无光的次品”。而此后琼肯收藏的绝色佳器中,相信便有一件釉色亮丽、典雅秀巧的豇豆红釉柳叶尊。此尊将于3月19日佳士得纽约“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中亮相。
琼肯先生由瓷器出发,但从不止步于此,矢志广泛涉猎,闳览博物。期后专研佛教造像及中国高古玉雕,以更上层楼的学术角度深入探究。琼肯先生认真钻研的收藏精神,亦使之结识了诸如萨尔莫尼(Alfred Salmony,1890-1958年)这样的顶级中国艺术学者。
萨尔莫尼教授是中国玉器权威,供职于纽约大学美术学院。自1950年代起琼肯先生和萨尔莫尼开始深入探讨中国玉器。当时萨尔莫尼已计划编纂一连两卷俨如百科全书的中国玉器专著《Chinese Jades of All Periods》,并将录入琼肯珍藏粹选。英国藏家古尔(Desmond Gure,1905-1970年),亦和琼肯先生一同参与该书的研究工作。萨尔莫尼在书籍出版前不幸逝世,其与古尔及琼肯的通信上显示,他已付托两位藏家完成著作。该书的第一部分随后付梓,题为《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其中收录了将于本场拍卖中亮相的数件玉雕。
怀着兼收并蓄的博物之志、一丝不苟的审美态度,以及深入透澈的学术精神,琼肯三世洵为名副其实的鉴藏大家。对艺术收藏的不渝之情,他曾挥笔直抒:“收藏使我不能自拔。它是世上少有从不退色或停滞不前的事业。我从中学之不尽。”
琼肯三世慷慨乐善,所赠予全美各大博物馆的珍品,仍在续写着他的毕生传奇。他生前常将藏品借展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遗赠遍及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公立博物馆和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大学罗威(Lowe)艺术博物馆。他对中国艺术的兴趣现由爱儿琼肯四世继承。琼肯四世恪尽保管之职,审慎监督,为新一代鉴藏同好提供良机,传承琼肯家族的世纪名藏。
此例骆驼雕工极其精美,玉质上乘,其四腿直立造型实为凤毛麟角。仅知天津博物馆藏一例唐玉骆驼立像,高6.3厘米,载录于《天津博物馆精品系列图集:天津博物馆藏玉》。天津博物馆唐玉骆驼与琼肯之例造型极为相似,包括其弧形底座,两方向相反的驼峰。天津骆驼毛发之刻画更为粗犷,而琼肯骆驼则较细腻。
一件陆子冈款带盖仿古纹玉卮于北京附近之古墓出土,该墓断代为1676年。6件自该墓出土之玉器载录于S. Howard Hansford著《Chinese Carved Jades》。
明代带饰使用玉及银等珍贵物料制成,与朝服搭配穿戴,以显官員的身份及地位。使用最为珍贵的玉料制成之带饰定为皇家将相所有。清宫旧藏一套近似例,载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
此瑞兽造型优雅,雕工细腻,可参照西雅图美术馆藏一例,载录于James C. Y. Watt所著《Chinese Jad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Seattle Art Museum》,其鼻形,脊骨细节及其表面抛光与琼肯例尤为相近。西雅图之例断代为明末清初,作者称 “从其巧妙及复杂雕工看来其断代为清初”。琼肯瑞兽之罕见鼻型亦可见于一宋代玉雕瑞兽,载于James C. Y. Watt着《Chinese Jades from Han to Ch'ing》。
就相同年代之动物雕刻而言,本件尺寸硕大,十分罕见。中国文化里的鹿有多重吉祥寓意。其一,寿老身旁常伴鹿、鹤以及桃子及松树,所以鹿便有了长寿的象征寓意。鹿亦是唯一能追寻长生不老灵芝的动物。其二,鹿与“禄”谐音,为禄星的代表,有升官发财的吉祥祝愿。
琼肯此例双鱼白玉洗直径12厘米,为乾隆时期玉洗中的罕见例子。日内瓦Baur珍藏一例双鱼洗,载于Pierre-F. Schneeberger著《The Baur Collection - Chinese Jades and OtherHardstones》,日内瓦,1976年,编号B10, 其直径为13.2厘米,并有一浅足圈。另一例则载于杨伯达编《玉缘:德安堂藏玉》,北京,页39,图版16。欧云伉俪旧藏一例白玉诗文双鱼洗,于2019年3月20日于纽约佳士得拍出,拍品806号。
十七 / 十八世纪
此鞘上栩栩如生的龙纹见诸唐、辽及宋代的金属器,如铜镜、金及银鎏金等器皿。辽代陈国公主(1018年逝)墓出土一件龙纹银鎏金盒,见苏芳淑教授编撰《玉泽恒辉:喜闻过斋藏玉》,香港中文大学,2015年,页156,编号29.2。苏氏认为此类见诸金属器皿之龙纹“与皇室有关”。盒上辽代龙纹的神态,包括嘴、下巴开展、三爪及龙鳞等都与本鞘上之龙纹极为相似。苏氏亦探讨了十至十一世纪玉雕及带饰上的龙纹装饰,包括四川成都王健墓(918年葬)出土的一件龙纹带饰,见前揭书,页157,编号29.3。